9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農業農村重大項目43項,計劃總投資5376億元,包括科技支撐、農田建設、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房管控與風貌提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提升等方面。根據規劃,廣東將全力推動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到2025年實現出欄生豬3300萬頭以上,并將最低生豬出欄量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重點打造42個生豬大縣,實現豬肉自給率穩定在70%。
重點打造42個生豬大縣2025年出欄生豬3300萬頭
構建廣東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堅持珠三角引領帶動、粵東粵西重點提升、粵北生態優化,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協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2025年生豬出欄量達到3300萬頭以上,打造全省42個重點生豬養殖大縣,生豬產能恢復到正常水平,豬肉245萬噸以上,自給率穩定在70%以上。
珠三角核心區重點生豬大縣(12 個):惠州市博羅縣、惠州市惠城區、惠州市惠東縣、肇慶市高要區、肇慶市廣寧縣、肇慶市懷集縣、肇慶市四會市、江門市恩平市、江門市鶴山市、江門市開平市、江門市臺山市、江門市新會區。
沿海經濟帶西翼重點生豬大縣(13 個):茂名市電白區、茂名市高州市、茂名市化州市、茂名市茂南區、茂名市信宜市、湛江市雷州市、湛江市廉江市、湛江市坡頭區、湛江市遂溪縣、湛江市吳川市、陽江市陽東區、陽江市陽春市、陽江市陽西縣。
沿海經濟帶東翼重點生豬大縣(4 個):揭陽市揭西縣、揭陽市普寧市、汕尾市陸豐市、潮州市饒平縣。
粵北生態區生豬大縣(13 個):韶關市樂昌市、韶關市曲江區、韶關市南雄市、清遠 市陽山縣、清遠市英德市、清遠市連州市、清遠市清城區、清遠市清新區、河源市龍川縣、梅州市梅縣區、梅州市五華縣、梅州市興寧市、云浮市新興縣。
多平臺聯合技術攻關120億打造粵強種芯項目
根據規劃,廣東“十四五”期間將投資120億元打造粵強種芯建設項目,建設完善省作物種質資源庫、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水產種質資源庫,建設全省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建設 2 個以上的遺傳評估重點實驗室。支持成立 20 個重點行業省級實體種業創新聯合體或新型育種研發中心,瘦肉型豬以及優勢水產品種育種聯合攻關,建設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基地。組建廣東種業集團,支持建設 5 個以上種業產業園,推動建設新興與清城畜禽種業硅谷。
部分具體指導措施:
1、將整合廣州、深圳生物育種優勢,聯合優勢科研單位、種業企業以及金融資本、知識產權機構,高水平組建大灣區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提升廣東(深圳)現代生物育種創新中心、廣東南亞熱帶種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水平,加快打造廣州、深圳國際種業硅谷(中心)。
2、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全面摸清全省種質資源種類、數量、分布和主要性狀等,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加強資源的整理、登記、保存與入庫。推動建設國家畜禽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分中心和畜禽資源地方品種區域保護中心。
3、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體系。整合現有優勢企業和科研力量,支持廣東種業集團發展,著力打造種業資本運作、種業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和種業產業交易信息化(大數據)等三大平臺。支持廣州公豬等重大基地建設,畜禽種業試驗示范和成果孵化基地。
260億!助力生豬產能恢復與升級環保&疫病防控兩手抓
80億元用于生豬產能恢復與升級建設項目:根據規劃,廣東省將投資80億用于生豬產能恢復與升級。支持建設一批 10 萬頭和 1 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基地)。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標準化屠宰企業,認定 80 個省級標準化屠宰企業,支持建設 30 家生豬養殖、屠宰、加工、 配送全產業鏈示范企業。
80億構建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設項目:“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將投資80億,配套完善 27 個省動物及動物產品指定道口(檢查站)設施設備,建設動物和動物產品追溯監管平臺等。并建設 50 個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和無疫小區。建設養殖水體環境系統平衡預測預警平臺,建設 30 個智能水產病害預警系統。
100億用于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在環保方面,根據規劃,將用100億投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支持 20 個養殖大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 30 個整縣秸稈綜合利用省級重點縣。建設 30 個農膜回收省級重點縣。支持省級科研單位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應用研究與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