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cykew"><delect id="cykew"></delect></rt>
  • <samp id="cykew"><tbody id="cykew"></tbody></samp>
  • <button id="cykew"><input id="cykew"></input></button>

    海南食品安全網
    首頁 > 食品新聞 > 抽檢 > >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694號建議的答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10-14 19:27:36 來源:互聯網

    梁德標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如何推進產業振興的建議收悉。經商自然資源部、發展改革委和市場監管總局,現答復如下。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就培育壯大鄉村產業、優化鄉村產業空間結構、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等提出了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鄉村產業發展,不斷加大扶持力度,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現代農業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一、關于支持養殖合作社發展

     

      根據《中國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年報(2018)》,全國畜牧業合作社達到42萬余家,涉及生豬、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農產品。我部大力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鼓勵農民通過合作社帶動鄉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2017年底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規范農民合作社的組織和行為,鼓勵、支持、引導農民合作社的發展作出了明確規定。2018年,我部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將發展壯大單體合作社、培育發展聯合社、提升縣域指導服務能力等三方面作為試點任務。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示范社建設行動,以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帶動力強作為國家級示范社評定標準,目前國家示范社超過8000家,縣級以上各級示范社超過18萬家。

     

      二是加快合作社人才培養。我部注重對農民合作社的人才培訓,培訓對象包括農民合作社領辦人和輔導員,培訓內容涵蓋了政策法規、合作理念、規范化建設、市場營銷、品牌創建等。2018年,我部共舉辦6期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班,培訓600余人。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從財政稅收、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服務、保險支持、營銷市場、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建立健全支持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體系。2018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發展,我部會同財政部制定了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方案,重點支持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帶動力強的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本地特色優勢農產品和綠色生態農業,開展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服務帶動能力。

     

      二、關于規范養殖管理,提升標準化水平

     

      我部高度重視養殖安全,特別是2018年非洲豬瘟發生以來,落實養殖場戶防疫主體責任,做好防疫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一是全面提升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嚴格實施產地檢疫。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對養殖場戶做好養殖場日常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我部將深入推進生豬標準化養殖,逐步降低散養比例,督促落實封閉飼養、全進全出等飼養管理制度,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水平。引導養豬場(戶)改善動物防疫條件,完善清洗消毒等設施設備。督促養豬場(戶)建立完善養殖檔案,嚴格按規定加施牲畜標識,提高生豬可追溯性。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督促養殖場(戶)完善無害化處理檔案,嚴厲打擊收購、販運、銷售、隨意丟棄病死豬的違法行為。研究建立產地檢疫風險評估機制,強化資料審查核驗、臨床健康檢查等關鍵環節。加大產地檢疫工作宣傳力度,落實貨主產地檢疫申報主體責任。

     

      二是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各地按照“生產高效、環境友好、產品安全、管理先進”的要求,積極申報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場。2018年全國創建105家標準化示范場,通過開展示范創建活動,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場輻射帶動效應,引導養殖場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路子。

     

      三是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近年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整合相關資金渠道,以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核心,以生豬、奶牛和肉牛為重點,組織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585個畜牧大縣已實現全覆蓋,有效提升了生豬等畜禽規模養殖場戶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

     

      三、關于加強市場調控,促進供需平衡和產銷對接

     

      我部密切跟蹤重點農產品國內外市場形勢,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做好信息發布服務,利用市場信息引導生產者“按需生產”,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加強供需信息發布,引導生產和市場。農業農村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積極開展農產品市場信息監測和分析預警工作,及時發布供需信息,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減少盲目擴種改種現象。建設線上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市場信息服務;密切跟蹤19種重要農產品市場形勢,每月編印《農產品供需形勢月報》,發布中國農產品供需平衡表;每季度召開例行市場信息發布會,集中發布重要農產品市場信息,就市場熱點回答媒體提問;每年召開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對未來10年農產品供需形勢進行展望。

     

      二是加強產銷對接,拓寬銷售渠道。相繼印發《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實施方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年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的通知》(農辦市〔2019〕4號),會同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等10部門發出《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動倡議書》,組織開展了2018年全國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動。據統計,2018年各地組織產銷對接活動簽約金額超過450億元,組織了500余場品牌農產品專場推介。我部牽頭組織的7場產銷對接活動,全國四分之三以上貧困縣參加,3000名采購商踴躍參與,現場簽約金額超過190億元。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動,為貧困地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對接渠道,促進貧困地區樹立了市場意識、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引導形成了關心貧困地區、服務貧困農戶、引導產業升級、爭創知名品牌的氛圍。

     

      四、關于確保生豬養殖場經營資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以下簡稱《畜牧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防疫法》)對興辦生豬養殖場的條件和資質做了明確規定。

     

      《畜牧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與其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生產場所和配套的生產設施;(二)有為其服務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三)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防疫條件;(四)有對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沼氣池等設施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五)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養殖場、養殖小區興辦者應當將養殖場、養殖小區的名稱、養殖地址、畜禽品種和養殖規模,向養殖場、養殖小區所在的地縣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取得畜禽標識代碼。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畜牧業發展狀況制定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規模標準和備案程序。《防疫法》第二十條規定: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附具相關材料。受理申請的獸醫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規定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的,發給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不合格的,應當通知申請人說明理由。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監督生豬養殖場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養殖場的管理水平,打擊非法經營。

     

      五、關于落實“科技興農”,培育高素質農民

     

      我部積極開展科技下鄉,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將此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性長期性工程加以推進。

     

      一是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提高專業技能。2014年開始,我部聯合財政部重點面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和返鄉涉農創業者,以提高生產經營能力和專業技能為目標,開展農業全產業鏈培訓,促進農民創業興業。截至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90.9億元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僅2018年、2019年每年就達到20億元,用于補助農民免費接受教育培訓,每年約100萬農民受益。

     

      二是健全完善教育培訓體系。我部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構建,多措并舉不斷健全體系、創新機制。目前,全國已基本形成黨委政府主導,農業農村部門牽頭、公益性培訓機構為主體、市場力量和多方資源共同參與的教育培訓體系。各級農廣校充分發揮主體支撐作用,凝聚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園區等多種資源,廣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

     

      六、關于建立追溯機制,保障農產品安全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食品農產品安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加快建立食品、農產品追溯機制,加強食品農產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著力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加快農產品國家追溯平臺建設,加強追溯管理制度建設。2017年7月,建成國家追溯平臺并上線試運行,在山東、廣東、四川三省試運行基礎上,不斷進行優化升級。2018年9月,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全面推廣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的通知》《國家追溯平臺運行技術指南(試行)》。截至2019年4月底,24個省份共1萬余家生產經營主體、3400余家監管執法機構注冊使用國家追溯平臺,上傳數據5.3萬余條。

     

      二是加強追溯管理制度和追溯標準建設,推動實施追溯“四掛鉤”機制。為明確追溯管理總體思路和發展重點,我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等6項配套制度,指導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統一有序開展。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專用術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標識格式與編碼規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格式規范》等11項追溯技術標準,初步形成覆蓋基礎數據、應用支撐、數據交換、網絡安全、業務應用等類別的標準體系,為生產經營主體以及平臺互聯互通提供技術指南。2018年10月,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定、農業展會等掛鉤的意見》,積極推進農業農村部本級創建、認定、推選等工作與追溯掛鉤。

     

      三是聯合市場監管總局推進食品全追溯體系的建立。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先后印發了《關于推動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完善追溯體系的意見》《關于食品生產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若干規定的公告》,將相關企業依法納入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范圍,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通過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客觀、有效、真實地記錄和保存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實現食品安全順向可追溯、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發生質量安全問題時產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責任可追究,切實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四是加強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管。市場監管總局指導各地持續開展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規范治理工作,督促批發市場開辦者嚴格依法履行抽樣檢驗、市場準入等管理責任,督促食用農產品銷售者嚴格依法履行進貨查驗記錄等主體責任義務,推動提升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規范管理水平。我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組織開展畜禽水產品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危害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銷售病死豬肉和含瘦肉精牛羊肉違法行為、違法屠宰行為,排查整治重點地區進口凍品等。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支持養殖合作社建設和養殖場規模化標準化建設,提高畜牧養殖的規模化率和現代化水平。聚焦鄉村振興人才需求,進一步落實“科技興農”,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做好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持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實現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利用市場信息引導實現供需平衡,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組織開展產銷對接活動,邀請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理發展生產,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

     

      感謝您對畜牧獸醫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希望繼續對我部的工作予以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010—59191653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0日

    版權所有: 海南食品飲料網 Copyright(c) 2016-2019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18014680號
    若無意侵犯了貴司版權,請來信通知,我們會及時處理和回復,謝謝!郵箱:fw@service.com
    海南食品飲料網打造全國快消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服務平臺,食品進出口招商代理、小食品招商代理經銷商、食品飲料招商代理網站,免費服務讓食品企業誠招代理商買賣最好的食品。
    未經海南食品飲料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違者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张家港市| 林州市| 丰顺县| 永登县| 内黄县| 湛江市| 宝兴县| 文化| 镇赉县| 娄烦县| 外汇| 长顺县| 连江县| 莒南县| 麟游县| 电白县| 木兰县| 志丹县| 桐城市| 泰安市| 孟村| 革吉县| 池州市| 沁源县| 米脂县| 江津市| 托里县| 太仆寺旗| 磴口县| 资兴市| 乐亭县| 九台市| 永福县| 贵州省| 天气| 沽源县| 秦安县| 牟定县| 延津县|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