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畜牧網】據越南通訊社周一(5日)報道稱,菲律賓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將四個國家和地區列入臨時禁止進口、分銷和銷售加工豬肉產品名單,該名單之前的16個國家和地區增至目前的20個國家和地區。
早在去年的9月,菲律賓農業部就實施該禁令,之前僅涉及七個國家,即:中國、匈牙利、拉脫維亞、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和烏克蘭。
現在,該名單上共有20個國家,包括:中國、匈牙利、拉脫維亞、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烏克蘭、越南、贊比亞、南非、捷克共和國、保加利亞、柬埔寨、蒙古、摩爾多瓦等。
對此,菲律賓FDA官員表示,菲律賓上述行動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非洲豬瘟(ASF)進入菲律賓,雖然就目前來看,菲律賓尚無非洲豬瘟,但對養豬戶仍要實施上述禁令。
此外,菲律賓農業部長——皮諾爾(Emmanuel “Manny” Piol)還表示,菲律賓一直對可能通過豬肉進口和加工豬肉制品進入菲律賓的病毒十分警惕。
今年6月,皮諾爾公開表示:“我們已經部署了嗅探肉類的警犬,但是我們仍然需要資金,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國際機場安裝用于檢測肉類和肉類產品的X光機,這樣就可以檢查來自非洲豬瘟感染國家的行李。”
此外,菲律賓農業部還鼓勵當地養豬戶增加供應,以滿足豬肉進口禁令后當地市場的需求。
同時,該部還建議,菲律賓養豬戶應在自己的養豬場加強且嚴格實施各種生物學措施。
皮諾爾此前在給GMA新聞在線的另一條短信中表示:“我們預計,對本地豬肉產品的需求將激增,因此生豬行業將出現增長。”
他還表示,由于菲律賓人可能會尋找另一種蛋白質來源,豬肉進口禁令也可能有益于雞肉行業。
從長遠來看,菲律賓甚至可能向其他國家供應豬肉。目前中國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產品短缺,菲律賓有很大出口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