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孟加拉國《財經特快》25日報道,為滿足宰牲節期間大量祭祀牲口的需求,孟曾經主要依靠印度牛肉的進口。隨著孟本地農村動物飼養方式的變革,孟正在計劃大量出口牛肉。孟畜牧服務部門官員表示他們已經采取諸多措施鼓勵牛肉出口,因為過去幾年孟肉牛數量過剩問題越來越嚴重,今年就已經超過市場需求一百萬頭。
專家認為印度禁止牛肉出口已經鼓勵孟很多農民、商人和沒有教育經歷的年輕人加入了養牛行業,使得以往的牛肉危機逐漸轉變成了現在牛肉自給自足。
孟畜牧業服務部門總司長表示,孟今年的宰牲節在滿足節日需求的基礎上有超過一百萬頭牛剩余。過去三年都有過剩的肉牛供應。2012年超過260萬頭牛從印度進口到孟加拉,但是隨著本土牛產量的提高,這個數字逐年下降。今年過去的七個月,只有92000頭牛從緬甸和印度進口。隨著牛肉產量的增長,自然需要擴大牛肉出口。
該名總司長表示,孟現在主要有Bengal和Deshi兩個農場在進行較小規模的牛肉出口。孟促進牛肉出口在滿足WTO的相關要求方面有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解決手足口病和瘋牛病問題的困擾。另一個WTO的要求就是需要滿足國際標準質量控制實驗室對肉制品及其衍生產品的質量要求。此外,孟也必須完成從世界動物健康組織獲得認證的相關程序。
這位總司長還表示,哈希娜總理也高度重視提高牛肉產品出口,親自指示開展牛肉出口原產地追溯,孟正在全面推進肉產品出口的相關工作。
Bengal農場的CEO表示,他們現在正在進行小規模的肉制品出口到中東國家和馬爾代夫,大約12-25噸/月。雖然目前孟全球出口牛肉制品的份額非常少,但是孟有很大的牛肉出口潛力,能夠占據清真肉市場的很大份額,政府正在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
他還表示,由于牛飼料價格居高不下,牛肉產品的價格在孟很高。牛飼料的價格應該隨著飼養牛數量的增加而得到有效控制,才能促進出口。
Nursul Islam教授,孟加拉農業大學動物飼養學院的院長表示,為了趕上牛飼養數量的增長,擴大牛肉出口是別無選擇的結果。否則隨著每年牛產量的過剩,養牛的農民就沒辦法賣出好的價格。在政府、非政府組織、私人農場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下,牛肉行業正在迅速發展。
Mohammad Shah Emran,孟加拉奶制品農民協會的總秘書長表示,印度進口牛肉的減少,已經成為孟養殖牛和奶牛農場發展的福利。孟飼養牛的農場和農民每天都在增加,政府應該采取相關措施,保護農民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