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 Nielsen)的一項市場研究,“營養值”(Nutri-score)為A和B的產品在法國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研究還發現,購買營養值較低產品的消費者仍然占據多數。那么,什么是“營養值”呢?
給營養打分,歐洲多國開始推行
“營養值”使用A到E這五個字母和從綠到紅的不同顏色來讓消費者迅速辨別產品的營養價值。(圖片來源:BFMTV視頻報道截圖)
綜合法國《費加羅報》、法新社、《世界報》報道,“營養值”從兩年前開始出現在超市的貨架上。這是一個十分簡單和直觀的指數,以每100克中所含的糖、鹽和脂肪作為標準進行打分,使用A到E這五個字母和從綠到紅的不同顏色來讓消費者迅速辨別產品的營養價值。
在歐洲除了法國外,已有多個國家開始或正在討論“營養值”標簽的推行,如比利時、瑞士、西班牙、荷蘭、德國、葡萄牙。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家運營商,包括廠商和大型零售商采用了“營養值”標簽。公共衛生、營養學和流行病學的專家目前正在為一份請愿書征集簽名,旨在歐盟強制推行“營養值”這一標簽。這份請愿書需要在一年之內征集到100萬個簽名,目前已經征集到6.9萬個,其中有超過200名法國專家在上面簽字。
根據食物質量觀測站(OQALI)9月20日公布的數據,自推行兩年來,打上“營養值”標簽的食品在法國占據加工產品銷量的25%。對于一些類別的產品來說,比如薯片或炸薯條,市場份額能夠達到50%,乳制品能夠達到49%。
少鹽少糖少脂肪,消費者向往健康生活
雖然只有14%的法國人認為這個標簽十分重要的,但根據2019年初以來的銷售量來看,“營養值”的出現和消費者對健康產品之間的渴求顯然存在一定的聯系。
在尼爾森看來,今年以來,“營養值”為A和B的產品銷售量持續上升,分別增加了1%和0.8%。與此同時,數值為C和D的產品銷售量卻處于下滑中,分別降低了1.1%和0.2%。
尼爾森分銷洞察總監Emmanuel Fournet解釋道:“這是三重作用下的結果:政府意愿、社會向往,以及制造商和分銷商等不同參與者的倡議。品牌們越來越傾向于推出更加健康的產品、修改配方,而消費者也對健康產品表現出一定的渴求。”
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使得貨架上的商品被重新洗牌。對Emmanuel Fournet來說,“越來越多新上架的產品都主打少糖和少脂肪”。同樣,很多適應消費者需求而把產品變得愈加健康的企業,也都得到了不錯的結果。
以熟火腿舉例,這種變化尤為明顯。在近年來震驚整個行業的丑聞后,消費者開始轉向那些鹽分最少的產品。結果就是:營養值最高的產品銷售增長了16.5%。
油炸半成品貨柜也是如此,評分為A的產品銷售增長了30%。相反,評分為D的產品則失去了14%的市場份額。
另外,蘇打產品為消費者所做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這些企業注意到了消費者對健康產品的特別期待,并相應地審查他們的制造方法,甚至像軟飲品牌一樣推出熱量較低的茶飲料。”Emmanuel Fournet表示。
盡管如此,標簽為A和B的產品在超市的貨架上仍然是少數,根據尼爾森的研究只占超市食品類營業額的31%,“營養值”較低的產品仍然占據“半壁江山”。“營養值”為E的產品銷售甚至依然在增長。
這難道是個悖論嗎?報道稱,也許不是。這反應了“營養值”這一指標的局限性——對不同消費方式的產品采取同樣標準。例如,在這種標準下,黃油和奶油就很難拿到A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