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10月16日訊 忽如一夜春風來,澳洲也勁吹素食風。
今年5月,澳洲的麥當勞推出了新品素食漢堡,漢堡里的“肉餅”是蔬菜混合物(馬鈴薯、豌豆、玉米、胡蘿卜、洋蔥),再配上奶酪、生菜、蛋黃醬和麥當勞腌菜。
下半年,澳洲快餐連鎖巨頭Hungry Jack上市了以植物為原料的人造肉牛肉漢堡Rebel Whopper。這家快餐業巨頭與新成立的人造肉公司v2food合作制作漢堡肉餅。 v2food得到了Hungry Jack的創始人Jack Cowin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大力支持。(詳見《Hungry Jack創始人聯手CSIRO創新基金建澳洲首家人造肉工廠》)
最近,澳洲必勝客推出了六款全素新品披薩,以蘑菇、洋蔥、番茄等制成。必勝客尚未宣布是否要給素食披薩加上“肉味”,但如果有一天它上新了帶有人造肉的披薩,也并不會出人意料。
一場餐桌上的革命,正在澳大利亞各地的漢堡店和超市發生。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人造肉產品正越來越多地進入消費者的視野。
餐桌上的革命
人造肉主要包括植物肉(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模仿真肉口感)、清潔肉(又名細胞肉)兩類,由于清潔肉造價昂貴且繁殖速度慢,目前人造肉行業企業大多集中于植物肉方向。而包括BeyondMeat、Impossible Foods,以及許多初創企業的研究方向正是植物肉。
今年,人造肉概念獲市場高度關注。有著“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 Meat今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即受到追捧,漲幅達163%。
BeyondMeat上市就像一道分水嶺,給原先的相關行業從業者,以及處于觀望狀態的投資者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在這之后,眾多企業入局。
5月,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入股的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宣布,最新一輪融資籌得3億美元。
A股市場隨后也掀起人造肉概念熱潮,雙塔食品、哈高科、登海種業等相關個股亦一度迎來大漲。
資本狂歡,市場反饋也不錯,澳洲消費者也開始期待這一新生事物。號稱與真牛肉漢堡相比“很難找出區別”的Hungry Jack人造肉牛肉漢堡Rebel Whopper甫一上市,就引起了關注。
這款有著澳洲最高級別科研機構CSIRO“加持”的人造肉產品,究竟怎么樣?
Hungry Jack's是澳大利亞第一家提供以植物人造肉作為主打產品的大型快餐店。這款名為“Rebel Whopper”的漢堡據說與普通的Whopper漢堡相同,唯一的區別是:肉餅是純植物做的。
人造肉的一個重要賣點是,它比真肉更健康。但是將“Rebel Whopper”的漢堡與普通的Whopper漢堡相比,似乎還不能得出哪個更健康的結論。
“ 0%的牛肉,但100%的Whopper口味。”這就是Hungry Jack給新品Rebel Whopper打出的口號。
Rebel Whopper的“肉餅”含有從豆類中提取蛋白質,從植物中提取的纖維,從向日葵和椰子中提取的油脂。與某些人造肉不同,該產品不含轉基因成分。
無論你是否相信Hungry Jack的宣傳,都會發現新品肉餅的味道與牛肉幾乎沒有區別。這主要歸因于火烤的烹飪過程,讓它具有類似于真牛肉餅相同的煙熏、燒烤風味。
“在試驗中,0%牛肉的Rebel Whopper的風味特征與牛肉Whopper并無二致,很難發現兩者之間的區別。”Hungry Jacks的CMO Scott Baird聲稱。
除了人造牛肉餅外,Rebel Whopper的烤芝麻面包、生菜、西紅柿、洋蔥、咸菜、蛋黃醬和番茄醬都與Whopper一模一樣。
Hungry Jack并未將Rebel Whopper宣傳為更健康的選擇,但“素食應該更健康”是人們心照不宣的想法。畢竟,植物漢堡怎么能比烤牛肉更令人發胖?
根據Hungry Jack官網上的營養信息,以下是Rebel Whopper與普通牛肉版本的比較。
如上所示,如果你計算熱量,那么Rebel Whopper實際上會稍高一些。 與牛肉漢堡相比,它的熱量、鈉、糖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蛋白質方面,盡管大致相同,但它也含有較少的蛋白質。不過牛肉Whopper的飽和脂肪含量更高。
從好的方面來說,Rebel Whopper的價格與普通Whopper相同。
不過,v2foo人造肉不僅僅為素食主義者設計。這種產品的目標客戶是食肉者,尤其是那些關注食物生產對環境影響的人。
大有文章?
CSIRO計劃明年開發一系列在澳大利亞的超市和飯店出售的人造肉。產品原料來自豆類的蛋白質、植物的纖維以及向日葵和椰子油。
與Hungry Jack新品類似的碎肉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在超市中出售。未來,人造肉或許還大有文章可做。
在美國,人造肉市場已經價值數十億美元。CSIRO最近對澳大利亞新興食品趨勢的分析估計,到2030年,來自國內的消費和植物蛋白產品出口的收入可能達到66億澳元。
但是,用能植物制造夠吸引肉食者的漢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產品不僅必須具有肉的質地,而且還必須具有風味,包括焦糖味,甚至應該像在燒烤架上煮熟的肉一樣“流血”。
美國公司BeyondMeat和Impossible Foods花了幾年時間才將“牛肉”產品推向市場。而據稱,CSIRO的食品質地和風味科學專家在八個月內實現了這一目標。
CSIRO農業與食品部副主任Martin Cole和CSIRO農業與食品部首席研究科學家Mary Ann Augustin說,他們正在研究包含不同比例的植物蛋白和來自不同來源的碳水化合物的人造肉。通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不同加工技術產生的質地,可以開發出具有最合適質地、結構和口感的產品,例如柔軟產品、纖維產品,乃至軟骨產品。
通過配方和加工,他們使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以不同方式相互作用以形成不同的質地。另外還通過引入諸如健康腸道的益生元纖維,含有omega-3的植物油或海藻油以及提供額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微量營養素等成分來確保產品營養豐富。
人造肉還有很大的改進的空間,澳洲營養學家和食品技術人員正在研究使v2food產品更健康,更有營養的方法,例如,降低鹽分含量。
目前,包括紅肉、家禽和海鮮在內的動物蛋白來源仍然是澳洲人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們提供了有助于健康飲食的營養成分,包括優質蛋白質、鐵、鋅、維生素B12和健康的omega-3脂肪。但是,結合人造肉,未來澳洲人飲食中蛋白質來源的多樣性有望增加。
目前,v2food將其產品稱為“植物制成的肉”。在澳大利亞和國外,有人呼吁只能將諸如肉類、牛奶和海鮮等詞語用于動物產品。但是,有科學家預計全球蛋白質需求將增長到一定程度,以至所有蛋白質生產者,無論是養牛者還是豆類種植者,都將被要求彌補這一需求。
以原料來說,在澳大利亞,由于人造肉的加工技術尚未起步,因此v2food需要從海外采購了大豆蛋白,并將其與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天然成分結合在一起。
在美國,對加拿大黃豌豆(人造肉產品中的主要成分)的需求超過了供應。CSIRO正在規劃澳大利亞的植物蛋白供應鏈的狀況,以及植物育種者、種植者和生產者的機會。一旦v2food在本地擁有了所需的加工能力,這將為豆類的高價值使用打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