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在本周(10.21-10.25),澳大利亞、美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分別發布針對食品的政策和通報。以下從國外進出口政策措施、違規通報兩方面進行說明。
一、國外進出口政策措施
日本對中國產生食用煮螃蟹進行退貨處理
10月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藥生食輸發1018第2號通知,因在進口自主檢查中,從下述企業生產的生食用煮螃蟹中檢測出腸炎弧菌,日本決定對該企業生產的生食用煮螃蟹進行退貨處理。生產商:RIZHAO RIRONG AQUATIC PRODUCTS & FOODS CO.,LTD.
澳大利亞擬更改食用軟體動物的標簽要求
2019年10月22日,澳大利亞農業部發布168-2019號行業建議通知,為防止食用軟體動物用作誘餌或飼料而引入病蟲害,澳大利亞農業部正建議更改食用軟體動物(除牡蠣和蝸牛外)的現行標簽要求。擬議的修改包括,需在最小包裝單位食品標簽上標注“僅供人類食用--不得用作水生動物的誘餌或飼料”。若條件允許,“紙箱和/或包裝”上也要貼上此聲明。
新加坡修訂豬肉及其制品的進口條件
2019年10月22日,新加坡食品局(SFA)發布通知,修改豬肉及豬肉制品的進口條件。據通知,此次修訂主要包括對豬肉及其制品的進口條件、冷藏豬肉進口的附加條件以及注水豬肉進口的附加條件。豬肉相關產品必須從獲得新加坡食品局批準的來源進口。目前出口國頒發的獸醫健康證書依然有效。
俄羅斯禁止進口中國高植物檢疫風險產品
據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檢疫監督局(Rosselkhoznadzor)18日官網消息:2019年10月18日,中俄邊境處后貝加爾地方檢查站官員對一批來自中國的紅豆產品進行查驗時,發現產品缺少應隨附的植物檢疫證書、產地證書以及其它文件材料等。據悉,該批缺少證明文件的紅豆產品重達26噸,被認定為高風險植物產品。據俄羅斯聯邦植物檢疫法規要求,禁止進口高植物檢疫風險類產品。目前該批次產品已被作退運至中國的決定。
二、出口違規通報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19年第42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19年第42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1例。中國食品安全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19年10月美國FDA自動扣留我國食品情況(10月22日更新)
近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對我國多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中國食品安全網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生產加工,注意食品種的農藥殘留及有害物,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歐盟通報我國出口杯子等產品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19年10月23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杯子等產品不合格。中國食品安全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產品符合出口國要求,規避出口風險。